答:
单螺杆造粒机的核心工艺围绕“物料塑化-混合-输送-成型”四个关键环节展开,确保原料经过加工后形成均匀、合格的颗粒,核心工艺要点如下:
一、原料预处理
- 对原料进行干燥(如吸湿性较强的塑料颗粒),去除水分,避免加工时产生气泡、焦料等缺陷。
- 按配方比例混合原料(如添加助剂、填充料等),保证初始混合均匀,为后续塑化奠定基础。
二、螺杆塑化与输送
- 分段温控:机筒通常分为进料段、压缩段、均化段,需根据原料特性(如熔点、流动性)设置对应温度,使物料逐步熔融塑化,避免局部过热或塑化不完全。
- 螺杆转速调控:转速影响物料在机筒内的停留时间和剪切力。转速过高可能导致塑化不均、温度过高;过低则生产效率低,需结合原料特性和产品要求调整。
三、混合与熔融均化
- 利用螺杆的螺棱、螺槽结构,对熔融物料产生剪切、压缩和搅拌作用,使不同组分(原料、助剂等)充分混合,形成均匀的熔体。
- 确保熔体在均化段达到稳定的温度和黏度,为后续挤出成型提供一致的物料状态。
四、挤出与切粒成型
- 塑化均匀的熔体通过模头(带均匀分布的出料孔)挤出,形成连续的料条或料丝。
- 切粒装置(如水下切粒、风冷切粒)将料条/料丝切割成设定长度的颗粒,同时通过冷却(如水冷、风冷)定型,避免颗粒粘连。
以上工艺环节相互配合,直接影响颗粒的纯度、均匀度、物理性能及生产效率,需根据原料类型和产品标准精准控制参数。